晋城陕西商会 欢迎您的访问!

秦风晋韵

时代丰碑
更多
陕西十大文化符号(下)
当前位置 :商会首页 > 秦风晋韵
陕西十大文化符号(下)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4-12-02 * 浏览 : 197

黄帝陵
 
 
      “不论谁来坐皇帝,登基都不忘祖先”、“文武百官到此下马”——唯有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才有这样的至尊和荣耀,黄帝陵——天下第一陵,黑头发黄皮肤的炎黄子孙心中的“根”都在这里。数千年来,上至皇帝百官,下至草根黎民,都有祭拜黄帝陵的传统。黄帝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力量。
       黄帝陵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皇帝的陵园,它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他的妻子能养蚕,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臣大挠创造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我国后来能巍然屹立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不开的。黄帝还以他惩罚邪恶,首次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据说黄帝活了118岁。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降。它对黄帝说:“你的使命已经完成,请你和我一起归天吧。”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民。黎民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痛哭流涕。在黄龙的再三催促下,黄帝又跨上了龙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黄龙带走了黄帝之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了。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来。 
 
革命圣地延安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人们对延安都不会感到陌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这里曾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地方,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其文化象征意义胜过其作为一个城市的意义。宝塔山、杨家岭、枣园这些吸引中外宾客的名字,不论是对饱含记忆的老年人,还是对先锋时代的年轻人,都具有不可估量的精神价值。
       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延安之名,始出于隋。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二十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石,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指导地位,特别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
 
碑   林 
 
       碑林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文化艺术宝库。其创始者为北宋名臣吕大忠(陕西蓝田人),时任陕西转运副使。碑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石刻的集中点之一,也是历代名家书法艺术荟萃之地。“碑林”由于碑林丛立如林,蔚为壮观而得名。碑林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已它独特的收藏而成为中外驰名的艺术瑰宝。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碑林不只是以历史悠久、保存碑石之多、规模之大著称于世,而更重要的,还是这些碑石文字珍贵的史料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碑林保存了中国最完整的一套石刻书籍,是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刻的十二部经书,共114石,228面,刻六十五万二百五十二字。这些经书,都是我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因刻成于唐开成年间,又称为《开成石经》。碑林里最宏伟的石碑,要数巍然高耸的《石台孝经》,碑高近六米,碑顶有雕满卷云的双层华冠,碑座是有线刻狮子、蔓草的三层石台,碑身是有四块巨石合成,上刻唐玄宗李隆基在天宝四年(公元745年)亲自用隶书书写并加以注释的《孝经》,以及他为孝经写的序。碑林中还有许多碑文,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半坡遗址
 
       六千年的历史,人类农耕文明、定居文明的伟大杰作,陕西能见到的最早的历史符号之一。半坡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性博物馆,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原始村落遗址。其中出土的人面鱼纹盆是国内最早发现的彩绘陶器,巧妙的构图和神秘的内涵,已经使它成为半坡文化的典型代表。 
 
羊肉泡馍
 
       一种饮食总是与一个地方的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羊肉泡馍也是如此。西安的小吃最为外人称道、最难被复制的大概就是羊肉泡馍了。而且讲究吃法,一般外行吃羊肉泡馍,以为主要吃肉,内行都知道,羊肉泡馍主要在汤。所以在西安,吃一碗羊肉泡馍,等于品尝秦人文化。 
       在陕西,提起牛羊肉泡馍,妇孺皆知。当地人视为美食,久食不厌;外来游客莫不争先品尝,以饱口福。羊肉泡馍,最早为西周礼馔,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羊肉泡馍是在古代牛羊羹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未得志时,生活贫困,浪落长安(今西安市)街头。一天,身上只剩下两块干馍,因为干硬无法下咽。恰好,路边有一羊肉铺正在煮羊肉,他便去恳求给一碗羊肉汤,以便把馍泡软再吃。店主见他可怜,让他把馍掰碎,浇给了一勺滚烫的羊肉汤泡了泡。赵匡胤接过泡好的馍,大口吃了起来,吃得他全身发热,头上冒汗,饥寒全消。十年后,也就是公元960年,赵匡胤当了北宋的开国皇帝,称为太祖。一次出巡长安,路经当年那家羊肉铺,香气四溢,不禁想起十年前吃羊肉汤泡馍的情景,便令停车,命店主做一碗羊肉汤泡馍。店主一下慌了手脚,店内不卖馍,用什么泡呢?忙叫妻子马上烙几个饼。待饼烙好,店主一看是死(未发酵)面的,又不太熟,害怕皇帝吃了生病,便只好把馍掰得碎碎的,浇上羊肉汤又煮了煮,放上几大片羊肉,精,心配好调料,然后端给皇上。赵匡胤吃后大加赞赏,随即命随从赐银百两。这事不胫而走,传遍长安。于是来店吃羊肉汤泡馍的人越来越多,形成长安的独特风味食品。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惟羊羹”的赞美诗句。